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无损检测技术是以物理现象为基础的,回顾一下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都是一种新的物理现象被发现后,随之进行深入研究并投入应用,一般的规律往往首先是在医学领域、军工领域应用,然后推广到 工业领域应用。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部分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射线检测1895 年 11 月德国渥茨堡大学教授伦琴(W.K.Rontgen)发现 X 射线(伦琴射线),随后首先在医学领域得到应用;
1896 年法国贝克勒尔(A.H.Becquerel)发现放射性和γ射线;
1898 年法国居里夫妇(P.Curie 与 M.S.Curie)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从铀矿中分离出镭
1900 年法国维拉尔德(P.Villard)发现γ射线,法国海关首次应用 X 射线检查物品;
1919 年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打出质子,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建立起第一个核反应装置;
1920 年前后 X 射线开始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
1931 年美国劳伦斯(E.O.Lawrence)等人建成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933 年美国图夫(M.A.Tuve)建立第一台静电加速器;
1938 年德国哈恩(OttoHahn)与史特拉斯曼(F.Strassmann)发现铀裂变现象,此后人工制造 的放射性同位素逐渐进入γ射线检验领域;
1940 年美国开尔斯特(D.W.Kerst)建造第一台电子感应加速器;
1946 年携带式 X 射线机诞生……超声检测1830 年已经有利用机械装置人工产生超声波的实验(达到 24000Hz);
1877 年瑞利(J.W.S.Rayleigh)的《声学原理》出版,为近代声学奠定了基础;
1880 年法国居里兄弟(PierreCurie 与 JacquesCurie)发现晶体的压电效应,从而为广泛应用的 压电换能器打下基础;
1914-1918 年已经开始利用声波反射的性质探测水下舰艇的研究;
1943 年出现商品化脉冲回波式超声波探伤仪……
涡流检测1824 年加贝(Gambey)用实验发现金属中有涡电流存在,几年后法国的佛科(Foucauit)确认了涡电流的存在;
1831 年英国的法拉第(Faradey)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5 年英国的麦克斯韦完成法拉第概念的完整数学表达式,建立电磁场理论;
1879 年美国的休斯(D.E.Hughes)首先将涡流用于实际金属材料分选;
1921~1935 年涡流探伤仪和涡流测厚仪先后问世;
1930 年实现用涡流法检验钢管焊接质量;
50年代初期德国福斯特(Forster)开创现代涡流检测理论和设备研究新阶段,涡流检测技术开始正 式进入实用阶段……磁粉检测1820 年丹麦奥斯特(H.C.Oersted)发现导线通电产生磁效应;
1868年英国应用漏磁通探测枪管上的不连续性;
1876 年应用漏磁通探测钢轨的不连续性;
1918 年美国开创磁粉检测首例;
1919年德国巴克豪森(H.G.Barkhausen)发现磁畴;
1930 年德国福斯特(Forster)将磁粉检测正式引入工业领域;
1933 年漏磁检测技术设想提出;
1947 年第一套漏磁检测系统研制成功……渗透检测1930-1940 年代:煤油、“油-白垩法”、有色染料作为渗透剂的渗透检测方法出现;
1941 荧光染料的发现与应用,采用紫外线辐照显示,吸收剂-显像剂应用;
1950 出现以煤油与滑油混合物作为荧光液的荧光渗透检测;
1960 后出现自动流水线,水基渗透液和水洗法技术,开始关注对氟、氯、硫的控制……微波检测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于 1888 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用火花振荡得到了微波信号;
1936 年 4 月美国科学家 South Worth 用直径为 12.5cm 青铜管将 9cm 的电磁波传输了 260m 远, 波导传输实验成功;
微波技术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1948 年微波被首次用于工业材料测试;
1943 年第一台微波雷达制造成功,工作波长在 10cm;
1963 年美国首先使用微波法成功检测了“北极星”A3 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玻璃钢壳体内部缺陷;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大功率磁控管研制成功,为微波检测技术的推广打下基础……
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上以二次世界大战为重要的转折点:二战前已经起步并开始得到少量的初步应用,在二战期间由于医学和军事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在二战后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迅猛 发展,特别是近代和现代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 很高的水平。
来源:无损检测咨询网